(星島日報報道)港府今年財政預算案撥款三百四十一億多元予 醫管局,較上年度增加百分之四點三。醫管局計畫增聘三百名醫生、一千一百名護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憲孫質疑,受早年大學醫學院縮減名額影響,醫管局很難聘請到三百名醫生。記者:楊玉珠
面對醫護流失嚴重,醫管局本年度工作計畫內指出,現時有五萬七千六百七十二名全職員工,今年增加百分之一點六人手,其中預計需增聘約三百名醫生、一千一百名護士及三百名專職醫療人員,但計算自然流失後,職位淨增長分別至明年首季僅約有六十名醫生、三百名護士和二百名專職醫療人員。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憲孫認為,醫管局很難聘請到三百名醫生,主因是五年前兩所大學的醫學院縮減醫科生名額,至今年畢業生最多只能有二百五十人,而近幾年外國畢業生來港執業不多;雖然現時醫科生名額已增至三百二十人,但要五年後才畢業,遠水無法救近火。
醫科畢業生供應不足
醫管局本年度工作計畫,包括在新界西、九龍東、港島東醫院聯網增設二百二十張病床,亦會增加不同專科診症名額,如聯合醫院增加一千個腫瘤科化療名額、精神專科門診增一千二次診症服務、濫藥診所額外增加三千六百個診症名額,為七百名肺癌、乳癌、腸癌或腦癌患者提供預測性基因測試等(詳見附表)。
九龍東聯合醫院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發展一間集中治療兔唇裂顎的區域中心,計畫可為約五十名初生嬰兒提供治療,預計明年第一季投入服務。新界西聯網明年首季起,亦會加入提供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服務對象主要為淋巴癌病人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身兼港大何善衡血液及腫瘤科講座教授的梁憲孫說,新界西的骨髓移植手術,將由屯門醫院處理。
現時主要由瑪麗、威爾斯和伊利沙伯三間醫院提供骨髓移植手術,其中以瑪麗醫院處理個案最多,每年約一百四十宗,醫院每周只能處理二至三宗個案,現仍有十多廿人輪候,每人約需輪候二至三個月。當屯門醫院投入服務,可紓緩瑪麗醫院人龍,及更多資源及空間處理一些較複雜異體骨髓移個案。
梁又說,威院會支援屯院骨髓移植手術化驗工作,而未來,瑪嘉烈醫院和東區醫院亦會增加相關手術,分別由伊院和瑪麗作支援,以應付需求不斷上升的骨髓移植服務。
星島日報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8/3/jrn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