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急症室每日都要處理數百名病人,當中有病情危急,亦有一些輕微受傷,醫護人員必須按緩急先後去處理求診病人,有即時生命危險及嚴重的傷病者必會首先獲得處理,病情輕微的病人難免需要等候較長時間,在流感高峰期等較多求診患者的時間,非緊急的病人甚至要等候數小時才能得到診治。
在求診的病人中,約一成為輕度創傷,醫護人員明白這些病人希望盡快得到醫治,以減輕傷口所帶來的痛楚,及心裏的焦慮,故醫院管理局借鏡外國經驗,近年開始推行急症科專科護士處理輕度創傷傷者的計劃,提高護士的專業水平,以及令醫生可更加專注病情危急的病人。
在計劃下,分流為輕度創傷包括肢體受傷、傷口處理、排尿問題等的病人,會由曾受訓的專科護士根據臨床指引作出診斷,並向有臨床需要的病人提供傷口護理及簡單的治療。之後,護士會和當值急症室醫生商討有關的臨床資料,確保治療恰當。而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可隨時退出計劃及選擇由急症室當值醫生繼續診治,病人會被安排在原先的分流級別繼續輪候。
參與計劃的護士均需先接受為期九個月的深造課程,內容主要針對輕度創傷的診斷及其處理、X光診斷和藥理學;他們並需定期接受評估及監察,確保服務質素。此計劃及深造課程亦可提升護士在臨床護理病人上的角色,及加強護士的專業培訓及發展。
現時,有關計劃已在四間醫院推行,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瑪嘉烈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與基督教聯合醫院的急症室推行。
醫管局 On-Line
2012年10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