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找工作  填履歷 
公院「險失事件」須呈報
已被流覽了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醫管局委託外國獨立顧問研究和檢討公立醫院的臨牀管治水平,有關報告昨日出爐,報告建議公立醫院加強事故通報機制,由現時需呈報嚴重醫療事件和重大風險事件,擴大至「險失事件」也需要呈報;即凡在治療過程中,只要醫護人員有犯錯,即使能及時矯正、未對病人造成損失,亦須呈報。醫管局大會昨通過報告,並成立小組跟進。

  去年底公立醫院接二連三出現醫療事故,醫管局委託英國提茲塞德大學作獨立顧問,研究和檢討醫管局的臨牀管治水平。有關顧問小組今年五月到訪香港醫管局,與二百四十多位持份者面談,包括前綫職員、病人組織代表、醫管局大會成員等。報告指對醫管局整體工作評價正面,不過就加強事故通報及學習、加強專科服務委員會的角色、管理服務需求等七個範疇提出建議。

  其中一個具體建議是擴大現時醫療事故通報機制至「險失事件」,臨牀管治顧問檢討報告專責小組成員之一、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憲孫表示,現時嚴重醫療事件和重大風險事件都需要呈報,將來會進一步呈報「險失事件」,讓醫護人員學習避免犯錯和學習改善。

  報告對整體評價正面

  以病人服藥作例子:嚴重醫療事件是醫生開錯藥,病人服藥後出現過敏症狀;重大風險事件是醫生開錯藥,病人有機會出現過敏症狀但最後慶幸沒有受害;「險失事件」則是醫生開錯藥,但過程中已被矯正。換言之,病人即使沒有任何損失,但醫療過程中有誤,也會視為需要呈報的醫療事故。

  專責小組秘書、醫管局質素及安全部總行政經理邱家駿表示,現時技術上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甚麼是「險失事件」,在甚麼時候矯正錯誤才不算「險失」,在「險失」定義上存在灰色地帶;如果把標準定得太寬鬆,「芝麻綠豆」小事也要呈報,必然增加前綫醫護人員工作量,那又可能變相增加醫療事故。另外亦需要再教育醫護人員如何看待「險失」,避免給人事後「算帳」的感覺。

  醫生︰標準定得明確

  現時屯門醫院已經實施「險失事件日誌」,據悉當中大部分險失事件均為藥物有關事故,其他事故包括錯誤標籤等。

  前綫醫生聯盟主席蕭旭亮表示,希望有關「險失」標準可以定得明確嚴謹一些,否則可能每每小事都要呈報,「每天看五十個症,十個要呈報,做到天黑也未做完。」另外醫護人員呈報險失事件時,亦會由本身的合作關係變成互相監察,可能破壞互信,並非好事。

  此外,報告中希望加強現時各聯網的透明度,包括公開各專科的輪候時間,轉介輪候時間較長的病人到其他聯網醫院就診,現時耳鼻喉科已經試行,而其他專科會否落實則由各個專科統籌委員會討論。為減少病人輪候時間,報告亦建議政府和醫委會放寬現時聘請海外醫生的限制。

星島日報

2012年9月28日


admin發表於:2012-9-29 醫護好工 Bamboos.hk 全港唯一醫護求職及招聘平台